德菜中做 - 燉牛肩肉佐高麗菜 Gekochte Mittelbug mit Spitzkohl
我吃得隨性也隨意,從小到大都是;不管去到哪個吃食文化的國家生活都沒有問題。甫定居德國時,雖然對德國人大口吃肉喝酒的野快飲食文化無法馬上入境隨俗,吃肉不多的我便挑著燉肉旁的蔬菜或沙拉吃,亦有另番風味,不成問題。從2004年定居德國至今,對本地料理也略微熟悉,不過真正讓家裡另外兩口喜愛的,其實是我從廚房端上桌遊走在台、德烹煮手法之間的道道料理。
寫下這段句子看來以為是高手,不,其實不然。對於做菜我從來都是愚笨的,完全沒有慧根,並不是那種在餐廳吃了一道喜歡的料理後,可以品味出其中調味然後回家複製。我常自嘲自己是個隨性料理主婦,家裡有哪些備料便湊合著用,少一味也無所謂。不過也因為這種隨性的態度,僅管德國菜中大量使用馬鈴薯、葷肉(都不是我偏好的食材),也自有我變通的方式。
分享自家德國料理一直是我這些年想嘗試的主題,求得不是精美的食譜呈現,而是在面對異鄉飲食文化、不同季節食材更遞,以及調味手法與習慣皆不同的背後,我怎麼面對飲食上口腹之慾的鄉愁。同時讓偏好亞洲料理的另一伴滿足,也讓女兒了解不同飲食文化之間的異趣。
燉肉是德國菜色中很常出現的一道菜色,依照不同肉質部位與調味皆有迷人之處。這道菜色是參考一份在1988年出版的肉料理食譜,作者以簡潔毫無贅字的方式介紹食材與烹飪手法,不過文末偶爾有些可愛的註解,適合德文程度中等的我,很容易就可以理解食譜的精神所在。
煮這道料理的時候,我懷抱著高度的研究精神,因此(幾乎)照著食譜的手法做了一次,然後再依照自己與家人喜歡的口味「變通」成另一道菜,甚是有趣。先介紹所需食材吧!
燉牛肩肉佐高麗菜 Gekochte Mittelbug mit Spitzkohl
備料與做法:
煮肉:
將肉洗淨、拭乾;然後把洋蔥、月桂葉和丁香洗淨、去皮,備用。把兩顆切好的洋蔥分成兩份(一份熬湯煮肉用,另一份和高麗菜一起拌炒)。
清潔高湯蔬菜和胡蘿蔔,去皮並切成小塊。
以湯鍋煮1公升水,煮滾後,加鹽,放肉、加洋蔥和高湯蔬菜、胡蘿蔔、月桂葉和丁香,蓋上鍋蓋煮約1小時。之後,加入白胡椒粒,再煮10分鐘。
拌炒高麗菜:
清洗尖頭高麗菜並瀝乾,切掉較硬的葉梗,然後將葉子切成一口大小。
以豬油熱鍋,先把洋蔥炒成融化透明狀,再加入白菜翻炒,並從煮肉的肉湯中取一匙肉湯加入高麗菜中。
將高麗菜炒成喜歡的口感後(偏口感脆爽或是較為軟爛),加入奶油、加入稀釋好的太白粉水,並添加適量的鹽調味,蓋鍋蓋再煮5分鐘。
從肉湯中取出肉塊切成厚片,將白菜裝盤,就可以上桌開動了。
所需食材:
熬湯煮肉用:
牛肩肉 1kg
洋蔥 一顆
月桂葉 一瓣
丁香 兩片
高湯蔬菜 一綑
香菜 一段
白胡椒粒 5-8顆
鹽 適量
拌炒高麗菜用:
尖頭高麗菜 1kg
洋蔥 一顆
豬油(或鴨油)兩湯匙
奶油(Heavy Cream)一杯
太白粉 一茶匙
糖、鹽 適量
在食譜後,作者備註了以下這段可愛的話:
可與肉湯、馬鈴薯一起食用,是一頓豐盛而又便宜的料理。 牛肩肉便宜且多汁,同時低脂;也可以使用其他不同部件取代(作者舉例了其他不同部位牛肉:Kamm、Hochrippe、Dicker Bug), 如果您必須留意家庭預算,也可以用Brustspitzel或Brustkern來料理。
另外,在德國超市中可以買到一捆一捆束好的「高湯蔬菜包」,其中有兩到三根大小不等的紅蘿蔔、一塊根芹菜 (Knollensellerie)、一段韭蔥與洋香菜(都可在上圖食材照片中看到),讓熬湯的主婦一次備好所有湯料,甚是方便也實惠。
備料這天連跑了兩家肉鋪,牛肩肉都賣完了,另外作者所建議可取代的肉質部位也沒有,所以便選了一塊平時燉肉常用的牛湯肉Rinder Suppenfleisch。牛湯肉屬長纖維肉,有很高比例的結締組織。上網查了,結締組織主要由膠原蛋白構成,用中小火慢慢煮上一段時間(以德式料理手法來說,一公斤牛湯肉約需要兩小時燉煮),膠原蛋白就會融化成膠質,膠質會附著在肌肉纖維上,肉質吃起來柔軟多汁、入口即化,也讓燉煮的湯汁更加濃稠;是我們一家都很喜歡的。
從經驗來做,牛湯肉Rinder Suppenfleisch得事先切成大小適中的肉塊再入湯燉煮,肉質會更加柔嫩好入口;如果整大塊煮,則顯得較為乾澀。所以與食譜不同的是,作者的食譜用牛肩肉整條入鍋,而我事先將牛湯肉切成約兩口大小肉塊才入湯煮。
這鍋煮肉用的肉湯與一般熬煮醬汁不同,烹煮時飄散著淡雅清香,聞來甘甜。事後我取一小碗湯,適量調味後試飲;不知道是因為月桂冠與丁香起了優雅作用,還是這富有結締組織的牛湯肉濃了碗碗清水,入喉後湯品清爽、回甘,讓人欲罷不能。
過往家裡炒菜,習慣以植物油清炒;這篇食譜上以豬油入鍋,同時加了奶油(Heavy Cream)與太白粉,與我熟悉的做法不同。翻炒出的高麗菜保留了我們喜歡的脆爽,卻增加了滑溜、十分妙不可言的口感,在豬油加持下,味道也很馥郁,頗受到另一半與女兒的喜愛。
照片裡的烤蕃茄是我自作主張加上去的。我不習慣大量吃肉,加上這份食譜裡的作法與吃法相當道地,十分德式,屬於口感較為厚重的菜色,於是我便自己加了道烤番茄,希望用甜略帶有酸的口感平衡主食。
吃這道料理時,家裡剛好沒有馬鈴薯,不過剛從麵包店捧回一大顆黑麵包,於是便切了幾片佐著吃,別有一番風味。如果以作者建議的吃法搭配馬鈴薯,雖然食譜中沒有說明馬鈴薯的作法,我想,我會用「油煎馬鈴薯」來佐這道燉肉,讓切塊馬鈴薯在鐵鍋上煎得焦脆爽口,只需撒上清鹽、些許胡椒,就十分美味;用此手法做出來的馬鈴薯,同樣是希望達到口感上的平衡。
那麼接下來,一起來看看我用這份食譜變通出自己的吃法吧!
燉豬肩肉佐高麗菜 Rollbraten mit Spitzkohl
接下來換我上場!類似的食譜,只把牛肩肉換成豬肩肉,翻炒高麗菜時則以自己的作法,以植物油入鍋簡單清炒。
備料這天還是沒有牛肩肉,不過攤位備好了幾條豬肩肉捲,看來鮮嫩,所以當下決定不再跑第二家肉鋪,直接以豬肩肉取代。詢問了攤位,這塊肉和台灣慣用的梅花肉是一樣的,有筋有肉、油脂分布均勻,而且已經把厚皮和豬油脂肪層去掉,更符合現下大眾飲食習慣,十分適合長時間燉煮或紅燒,烹調時間越長越能將味道煮進肉裡;的確是一塊符合我烹煮需求的好肉呢!
把肉捲放進肉湯中,月桂冠與丁香的芬芳再次湧上鼻前,我想像著待會利刀切下肉捲多汁柔軟的模樣;聞著這股芬芳,是做這道料理時最療癒的時刻。
以德式的吃法,把肉與馬鈴薯當成主食,高麗菜為配菜;而現下,我煮了一鍋輕盈彈潤的白米飯,將肉與高麗菜當成佐菜,另外,調了一小碟醬料,裡頭有清醬油混醬油膏,些許黑醋、香油,最後再放上一小根(真的會辣的)辣椒。肉沾醬料下飯,單吃也不油嘴膩口。清炒高麗菜簡樸,卻吃得到菜的原味清香,更讓我喜愛。
前一回的牛湯肉與這次的豬肩肉各有不同,牛湯肉味濃厚些,帶有奢華的絲質口感,豬肩肉樸實些,有肉的清香與彈嫩口感,兩者皆好,都讓人喜愛。讓女兒和另一半選,也難有選擇。沒關係,這才是飲食最有意思的部分,看這天想怎麼吃,我們就怎麼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