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春時品嚐的冷麵 Cold Noodles
忘了是哪天,滑著臉書瞥見了有位老同學分享了一張涼麵的照片;照片裡老舊的、花色都洗得褪色了的塑膠盤子上裝了滿滿一大盤冷麵,上頭淋著(想像中濃郁的)芝麻醬(似乎還飄著大蒜的香味),旁邊一碗味增清湯浮著幾小段青蔥。哎呀,真糟糕,我看著螢幕失神了幾秒,想起大學時期沒錢的那些日子,不都是碗碗涼麵拯救了我們嗎?
記得學區裡有家涼麵,確切的店面位址一時之間遺失在腦海的羅盤中,不過那帶有大蒜泥的涼麵醬我可沒忘,要吃還得和男友一起吃,才不會有明顯的口臭問題。一大盤涼麵才25元,配上溫溫的味增清湯剛剛好,是那時候口味已經早熟的我十分喜愛的味道。後來跟著男友一起吃辣,點了麵還不忘記提醒老闆:加辣喔,辣一點!有時候也包回宿舍吃,窩在那暗暗的地下室裡以一種沒有明天的豪爽氣度大口扒著麵。
一回想,哇,涼麵在求學時代中佔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呢。倒是畢業之後開始工作,怎麼都不吃涼麵了?是怕那「明明可以不加但是不加又不過癮的大蒜味」,還是不再拮据於生活預算呢?總之,老同學的照片將我拉入了回憶中,唾液隨著思緒分泌;哎,讓我上哪找涼麵?
記得幾年前在華人社團裡看過用某種義大利麵條取代油麵的靈感,翻翻家裡櫃子,只有一款名為Fettuccine的寬版麵。成嗎?得試試才知道。詳細看了煮法說明,撒了鹽、紮紮實實煮了八分鐘。一把撈起之後泡在冰水中。慕尼黑的冰水可不是開玩笑,連續在冰水下洗手超過三十秒,那衝擊可直達腦門。
將煮好的麵泡在冰水中五分鐘後,瀝乾水倒在一大盆中,依著家中現有的調味醬,我想像了一下口感,分別佐入醬油、醬油膏、黑醋、麻油、辣椒粉以及新鮮檸檬汁,最後再切上蔥末、灑上白芝麻。可惜家中的辣油用盡,避免到市中心的我還沒有進城補貨(小記二),不然一定更過癮。
同時搭配這道冷麵的,是前兩天已經花點心機準備好的簡單滷味。這次的作法以簡單為主,專門拿來下酒、配冷麵。先把雞蛋入水以滾水煮七分鐘,撈起放涼。另外起一鍋水,放入薑片、大蒜、清醬油、黑糖,滾水之後放入豆乾,中火煮二十分鐘。熄火後放入水煮蛋,蓋上鍋蓋就著餘溫悶著,讓豆乾、水煮蛋泡在滷汁中一到兩天。因為調味簡單,單吃清爽入口,搭配其他菜色也不會搶了光彩,達到相輔相成的合搭滋味。
用Fettuccine當成冷麵吃竟然有刀削麵彈Q的嚼勁,麵體較寬可以裹腹吸取飽滿的醬汁,尤其淋上新鮮檸檬汁簡直是神來一筆的好滋味,越咀嚼越香,一回神整碗麵已經呼嚕下肚了。看來平常瀏覽網路上的煮食資訊也可以彌補天生沒有好味覺的遺憾,東湊西加的,也能端上這道讓人難忘的冷麵料理。
女兒和另一半都很捧場,吃的時候故意發出吸取麵條的漱漱聲,過癮!
小記一:在吃食中,每個人都有不同喜好,只要不嚴重偏食,我覺得順著脾胃吃倒不是什麼問題。女兒基本上沒有偏食問題,胡蘿蔔、花椰菜等也都吃,不過只要是她「覺得不好吃」的食物種類,說什麼也不輕易嘗試,比如說:豆乾、滷蛋、香菇等。沒想到,這兩年隨著年紀心性改變,不但開始吃辣(而且真的吃得很辣),也開始嘗試過往拒絕的食物,這次滷的輕滷味她就很捧場,猛說好吃呢。
小記二:寫這篇發文時(2020年三月三日),正好是武漢肺炎在全球肆虐、疫情擴散開來的時期。我們的生活行為、消費模式被迫隨之改變,慢慢的,這些暫時性的不適應或許就會跟隨著我們這麼生活下去了。比如說,只購買當地(當國)生產的食物與產品、減少外出享受居家生活這些行為。當我們都有了抗體免疫之後,或許不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