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becoming a photographer

 
 

收電子信讀者來信問,是如何驅動自己成為一位攝影師的呢?

開始拍照時,根本沒預設要成為攝影師,只覺的好玩,為主婦整日家務操勞後提神起勁,不為其他。現在介紹工作抬頭,大多稱自己為拍照的人。因爲這個行為帶來微薄收入,便要稱師,有些難為情。不過萬事皆有開頭,那我從頭說。

二〇〇六年開始拍照,捕捉對象為綱出身的女兒。後來拍出了興致,見人總嚷嚷自己喜歡拍,簡直敲鑼打鼓,不害臊的程度,大家都知有位台灣女生真愛拍。過些年,在臉書收到訊息,邀我參加慕尼黑當地公關活動。喜滋滋前往,拍照分享至臉書,看來有模有樣,很有回事。

邀約逐漸增加,彷彿成為工作,卻毫無分文進帳。便想,一時可成興趣,卻無法長久。若這份興趣能受到他人喜歡,是否有機成為收入來源?後來再收到邀約,便放膽開口話錢。我回覆文字讀來鎮定,其實提心吊膽;擔心自己不成氣候、是否有能力將興趣辦成正事、對方會不會看穿底細;內心戲很是豐富。

沒想到對方回覆肯定,甚至詳談細節。當日硬著頭皮上陣,擔心失誤出紕漏,全程緊張無法放鬆。返家後馬上檢視影像,徹夜整理照片,在約定時間內交付完稿,還得甲方稱讚。那年為二〇一一。有一接二,於是成為一位拍照的人。

如何驅動自己?我想,是那份極為喜歡拍照的心讓我走了出去,才進來了這個世界。

 
Previous
Previous

Green, from fear to love

Next
Next

#7PhotoCollection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