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旅遊記者兼玩家 Justin 細腿男 - 越玩越不累、越寫越精彩的旅遊生活

細腿男是這麼在社群上介紹自己的:愛拍照的旅遊作家,曾任旅遊雜誌副主編,現為文字與攝影的自由工作者。

差不多在兩年前看到細腿男的臉書頁面時,我很好奇,這位先生都是怎麼介紹自己的呢?「你好我是細腿男!」不僅覺得有趣,也發現他的文章與照片看來輕鬆,內容也有深度,可以感受到文字與影像裡的情感,還附加了隨性的幽默。

以下文章為採訪錄音的文字整理稿,希望在直播採訪後,讀者還是可以透過閱讀感到豐沛的創作靈感。

影像來源:細腿男 / 旅行.攝影.生活 / 文字整理:曾凡寧


這場採訪分成三個單元,分別從不同面向切入提問,最後有讀者問答時間。第一單元,從Justin之前的編輯工作背景為發想。

01 當雜誌編輯進入網路社群的世界

請以不同的斜槓身份介紹自己

我有不同的斜槓身份,都是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早期我在出版社工作,負責圖書行銷,做活動、安排記者會。工作三、四年之後,大概在25歲的時後,有了出去走走、看看世界的念頭,想要一個放逐自己去旅行、體驗生活的機會。那時候很多周遭的人認為我放棄了一個好的工作機會,是很可惜的。儘管如此,還是安排了出走的計畫。我先到美國加州念語言學校,也同時在美國各地旅行。那時候的生活很爽快,下課後打沙灘排球、和當地朋友打發時間,增加練習英文的機會。從那個時候,我開始寫部落格,記錄美國生活,開始拍照。

回台灣之後繼續在出版社工作,不過轉到雜誌發行通路的行銷職位。後來有個海外遊學學校在找台灣的推廣代表,因為我有之前遊學的經驗,所以順利應徵到這個職位。那所遊學學校在全球各地都有分校、辦公室,所以差不多每半年都要出國出差,比如說澳洲、加拿大、美國或是墨西哥、俄羅斯等地。每次出差開完會後,公司(學校)都會招待我們體驗當地的文化風情,這樣我們回台灣後才能與代辦業者分享內容與資訊。這份遊學推廣代表大概做了六年時間左右,算是我在旅遊相關行業中最輝煌的時刻。

為什麼叫細腿男?

到美國遊學之前,開設部落格的時候想給自己取一個藝名。那時候很流行在名號後面加上「先生」或是「男」,所以就用我的細腿特徵取了一個反差大的筆名:細腿男。一直到現在已經用了20年的時間。

當時進入旅遊雜誌當編輯的契機

儘管後來結束遊學、有了不同的工作,我還是持續撰寫部落格、拍照記錄遊記。寫了幾年,有個朋友跟我說,既然我有機會去那麼多國家旅行,也喜歡拍照,為什麼不換一台好一點的相機紀錄旅程呢?所以買了我人生的第一台單眼Canon 450D。遊學代辦推廣的工作結束後,我到加拿大生活了九個月想找份工作,可惜沒有理想的職位,所以又回了台灣。

回來後,看到一家旅遊雜誌徵招編輯的消息,便激發我的動力。過去幾年我一直寫著部落格,在線上平台發表文章,如果有機會進入旅遊雜誌將自己的創作印在紙本上讓讀者翻閱,應該是很棒的事。雖然那時候我沒有正式的寫作經驗,不過當時的主編很喜歡我的文筆以及觀察的視角,所以很幸運爭取到這個職位。

旅遊編輯工作真的如大眾想像是份爽工?

大家對旅遊雜誌編輯或是旅遊記者都有既定的想像,覺得我們可以住好的、吃好的、玩好的,是一份很爽的工作;我不能否認這些都是事實。很多採訪是受觀光局招待,因此當局都會盡量展現當地最好的一面,這樣我們才有題材紀錄拍照撰寫。有很多機會可以住在五星級飯店或是特色旅宿、吃道地精緻的餐點,或是參觀景點、體驗當地特殊文化活動等。

旅遊記者職涯中是否有過奢華或誇張的旅遊經驗?

我曾受邀到大堡礁採訪。旅程中,主辦單位除了安排浮淺,也準備小飛機讓我們搭乘至離島觀光。也曾受約旦觀光局邀約參加記者年會,下榻在死海旁的飯店,早餐後便到死海體驗漂浮,同時有機會在瓦地倫粉紅沙漠上搭乘吉普車奔馳。還有一回到波蘭採訪,居住的旅館十分誇張,從床鋪到浴室大約有三十公尺的距離,要經過一座很遠的長廊才有辦法抵達。另外像在泰國,住在獨棟的度假別墅,外頭有個人泳池與泡澡浴缸,儘管入住時間已經晚了、氣溫偏涼,還是摸黑泡一下才過癮。

身為旅遊記者辛苦的一面

下榻旅館對旅遊記者來說其實是快樂卻也痛苦著的經歷。有時候主辦單位將白天的行程安排得很滿,入住的時間都偏晚,隔天一大早又另外有活動行程,所以儘管提供了難得的硬體設備或是軟體服務,卻也很少有時間好好享受。

另外常常必須面臨許多突發狀況,同時得肩負起旅遊記者使命必達的責任。工作時,我會試著從制式的環境中找出不同視角的觀察亮點,寫出以及拍下與其它記者或編輯不同的創作內容。有時也會面臨受訪者回答很簡短的狀況,就得臨機應變出應對的方法。如果景點或是主題本身沒那麼有趣,我們還是得試著從中找出好玩的觀點來報導。整體來說,這份工作會有爽快的層面,但同時也承擔著壓力。

是否有過在現場感覺澎湃但事後無法順利下筆整理文章的時後?

有一次到澳洲開恩茲參加鐵人三項報導活動。大約早上六點多出海拍攝參賽者游泳的景況。拍完之後記者可以先休息,再準備到下一個賽事地點。中午的時候看腳踏車競賽,傍晚時再拍參賽者跑步的過程。那時候突然有感而發,作為記者,我們片面地記錄賽事過程,但是那些參賽者卻完全毫無間斷持續運動、競賽。在最後階段,甚至可以看到許多運動員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仍然撐到最後一刻。夾道兩側的觀眾、親友也熱情地幫參賽者加油打氣。對我來說那是非常感動的一刻。事後整理採訪稿,要把無形的感動轉化成文字報導時,當然會感到心累。不過這是這份工作所帶來的挑戰,讓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可以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了解他們的故事與工作狀態,是一般人單純去旅行時無法體驗到的層面。

雜誌編輯與自媒體工作者在工作形式上的不同?

寫部落格以及為旅遊雜誌工作的形式很不同。在網路上寫旅遊文章時,可以只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描寫,文字上也不需要有過多的修飾,以自我為出發點考量。進入旅遊雜誌之後,發現必須有一個固定的寫作形式,比較偏向文學的寫作手法,在遣詞用字、背景資料查證、文章韻律的起承轉合都有比較高的標準。同時也必須以第三者的視角來撰寫內文,類似說書人的旁觀角色來描述故事。在版面安排上也有不同。紙本雜誌版面有限,必須藉由關鍵的影像與文字內容達到引人入勝的閱讀效果

哪些經驗是從雜誌編輯中學到而應用在網路社群的操作與經營上的?

因為雜誌編輯與部落客背景,讓我可以兼具兩者不同身份的特色來經營現在的社群。在講求輕鬆、有趣的閱讀體驗外,我也希望傳遞精準的資訊與資料。即使是在社群上發即時動態,也會考量故事性的起承轉合。所以整理好照片後,先以邏輯思考編排照片順序,然後再琢磨文字內容,夾帶著記者的職業病來發文。

什麼原因讓你對細節感興趣並且一探究竟呢?

我喜歡留意細節,是標準的細節控。有點像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中的艾蜜莉一樣,常常會注意到細微的小事。到了旅遊景點,除了看大方向的概況,也會留意當地人文風情的氛圍。雖然這種觀察與旅遊方式會比較累,卻也是很刺激的體驗,為我帶來旅行的興奮感。這是在旅途中能觸動我的原因。好比 ⟪里斯本|沒落的美感⟫ 這本書中,因為我不是資訊整理者,所以不會關注門票、車票多少錢,不過卻對當地的特殊細節與文化感興趣。書中提到我在當地許多地方看到不同顏色的 Gonçalo 鐵椅,感到十分有趣,因此循線請問當地人獲得相關的資訊;這不是一般容易在網路上可以找到的旅遊資訊,就顯得更有意思。

身為一位有編輯背景的創作者,出版 ⟪里斯本|沒落的美感⟫ 時,有沒有哪些層面對你來說仍是挑戰的?

出書就是希望產出能販賣的產品,這是現實的考量,所以就必須在內容中加入實用的資訊。除了自己觀察的觀點,也在事後做了很多功課,找背景資料、事件發展的歷史脈絡等,這是花比較多時間、比較辛苦的過程。另外在照片的取捨上也很困難,加上我有處女座難以選擇的性格,就成了很痛苦的一個階段。

另外與出版社合作出書時,出版社會有商業考量,除了內容,在排版、裝幀上都有實際的限制。好比當初對 ⟪里斯本|沒落的美感⟫ 在書封上有不同的設計想法,最後因為實際考量在與出版社協調後改成其他的相應設計。

為什麼想以獨立出版募資的方式來發行第二本旅遊創作 ⟪街上的哈瓦那⟫ ?

剛剛提到與出版社合作時必須有所取捨,很幸運的是,最後的成品是在雙方滿意的狀況下發行的,並沒有遺憾。不過身為創作者,還是想做一本完全是自己、長得像自己的書。在這個前提下,書本的成本會很高,於是降低了與出版社合作的可能性,萌生自費出版的念頭。在請教了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後,採用獨立募資出版的方式來發行。

身為作者與出版社合作時,只要把搞寫好、照片挑好就可以交給編輯,接下來只要看稿與校稿就好,過程中需要煩惱的細節比較少。如果獨立出版,全部過程都得自己負責。本來想自己設計書封,但面臨了裝幀專業技術的挑戰,所以最後請專業設計的朋友來負責。在內文的排版上都是我自己負責,很多時候依照自己的標準會在設計上有多次調整,雖然很累,但是非常享受整個過程。以理想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作品是非常快樂的。

⟪街上的哈瓦那⟫ 在雙書封設計上的原創想法

粉紅色書封是我第一時間的想法,不過很多人納悶為甚麼是粉紅色。大家對古巴的經典印象大多是國旗的紅藍白三色,或是在熱帶地區有很多綠色的植栽與其他元素的紅色。但是我發現當地居民不願意花經費修繕國有的房子,有很多本來是繽紛多彩的大樓外牆都慢慢斑駁褪色成馬卡龍般粉彩的顏色,這便是粉紅色書封的設計理念。後來又考量可能有讀者對粉紅色有障礙,認為粉紅色與古巴沒有相關的連結感,所以以我的行銷經驗,又加上了綠色版本的設計,才滿足了不同族群讀者對於古巴的印象。


02 旅遊作家的理想旅遊方式與對旅遊的堅持

你似乎很容易在旅遊途中結交朋友,甚至保有深厚友誼,有社交秘訣嗎?

我大多都是一個人旅行。當我和朋友一起旅行時,會有部分注意力放在旅伴身上,一起說話聊天,散步等,沒有好或是不好,是不同程度的旅行樂趣。如果自己旅行,就可以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當下四周景物或狀況中,這就是我喜歡也習慣自己旅行的原因。可以觀察到更多細節,或是與當地人有更多接觸。

一個人旅行時,往往容易被注意、留意或是被同情照顧。比如說有時我會參加當地的導覽團或是一日行程,幾乎整團都是兩兩成對的旅人。我經常是落單的那個人,其他同團的人就會覺得我很孤單,進而接近我與我聊天或是邀約同桌吃飯。這是一個人旅行的意外收穫。而這樣的機會在有旅伴的情況下比較不容易發生。

很有意思的是,關心我或是主動與我接觸的往往是女性,對這些女性的男伴來說我並不是有威脅性的男性旅人。而我,剛好也成為情侶旅途中感到無聊時的感情軟化劑。我想因為我是一個獨立的旅人,懂得圓潤地加入其他團員或是旅客,也懂得適時退場,加上擁有旅遊記者的工作背景也是加分的條件,因此很容易結交朋友、輕鬆地開啟聊天的話題。

如何克服旅途中不同語言的溝通呢?

不是說一定要在旅遊過程中與當地人對話或是結識很多朋友,畢竟每個人的個性與喜好不同。我有基本的英文會話能力,加上也很喜歡聊天,對我來說溝通不成問題。旅行時,不要太擔心自己的語言能力。就好像當我們在台灣遇到外國人,即使對方說的中文不流利,我們也很樂意或是熱情地幫助對方;是一樣的情況。另一方面,我覺得亞洲人出遊在外,應該大方展現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給旁人更容易親近我們、覺得與我們相交會是有趣的可能性。

從旅程的出發到回程,有沒有哪個儀式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

對我來說有兩個層面的儀式感。第一個就是伴手禮,隨著旅行經驗累積而慢慢進化精進。年輕一點的時候,我會買各式的毛巾、T-Shirt或是吊飾娃娃,旅行結束後會覺得很新鮮,利用這些紀念品來佈置家裡、回味旅程,不過後來比較少買這類禮品。現在到了一座城市,則會買當地具有辨識度的別針或是徽章,然後別在旅行常用的背包上,是一種另類的打卡。有一次在葡萄牙買了一個當地知名足球隊Benfica的徽章,被一位當地眼尖的小販發現,於是他主動與我攀談,對我特別親切友善,還請喝酒,聊了很多有趣的話題。

另外,我很喜歡旅行時在晚上到河邊或海邊散步。在白天會安排很多行程,走很多路、拍很多照片,所以晚上散步時可以讓我放鬆,有收操的概念。或是在我與一座城市道別之前,當天早上會在旅館附近散步。這個時間點也是當地人早起上班通勤的時間,是特別有意義的畫面,以這短暫的片刻來與這座城市說再見。一個人旅行的時候不僅五感全開,也是一個和自己對話的時間。藉由每一場旅行的機會,讓自己放鬆,然後再重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或是不如意。

如果有可能,想移居到哪座城市?

葡萄牙的里斯本是我的首選。對我來說在旅行途中一座城市所凸顯的存在感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到巴黎、倫敦或紐約,雖然有許多熱鬧、新鮮有趣的事件發生,我卻反而有疏離感,好像自己不屬於那些城市。不過到葡萄牙的城市時卻讓我有歸屬感,產生了好像可以在這裡生活的感受。葡萄牙的消費水平與台灣差不多,人文風情也很接近,讓我覺得自在、沒有壓力。同時里斯本是一座具有多元文化、包含新舊元素融合的城市,有許多可被發掘的可能性。雖然我也很喜歡日本的乾淨、時尚、安全,不過往往幾天之後就會有種過於完美的反向感受。在一切都很好的環境中,反而感受不到突如其來的驚喜或是探險的樂趣。


03 攝影手法與旅途中的拍照技巧

你提過疫情前後在攝影手法上有些不同,可以說說當中的轉變?

因為疫情大家都無法旅行,所以我把注意力放在境內的國旅上。相較於以往,我更關注不同選物的店家或是生活中的片刻。以前拍照是以旅遊為主題,以大景、大範圍來捕捉構圖。疫情期間,開始有機會接觸室內或是靜態的拍攝主題,加上我有許多擁有好品味的生活達人朋友,常有機會與他們一起出遊,所以我也慢慢開始訓練自己如何拍攝空間、靜物、食物或是商品等,這是與之前出國旅行街拍時最大的不同,是很好的訓練。除了原本擅長的視角,開始捕捉不同取向的事物,進而豐富我的攝影作品。

街拍對很多人來說是具有挑戰的,請你分享街拍的經驗或技巧

在開發中或是稍微落後的城市國家是很好練習街拍的地方。如果換成在日本或是歐美,民眾普遍重視肖像權,就會增加街拍的困難度。在印度,當地人會很歡迎你拍照,甚至主動入鏡爭取拍照機會,拍完之後也不會要求看照片。所以喜歡拍照的旅人就可以盡情捕捉。同時也因為生活環境與條件,在當地拍攝的人物肖像會特別上相、看來更有戲,很容易營造影像的故事性與氛圍。古巴也有類似的拍照條件與環境。先從這些友善對待街拍的城市開始練習,比較容易累積街拍的勇氣與作品。

街拍時搭訕的技巧?

取得對方的信任與製造拍攝的機會是很重要的,拍出來的影像才會自然。街拍前先製造閒聊的機會,比如以問路來開啟聊天的機會,也可以藉由簡短的交談知道對方與自己互動的意願,再慢慢取得信任。

比如在2015年我第一次到葡萄牙旅行的時候,當地才剛開始發展觀光,當地人對觀光客非常友善。在想拍照之前,我會先讓對方知道我很喜歡這裡、想要介紹這個地方給更多人認識,這樣一來通常都會得到對方的歡迎與認同。也可以適時拋出讚美,讓對方高興,增加好感。不過現在社會對於網路分享有更開放的態度,所以提高街拍的可能性。拍照之後,也開啟了意想不到的交流,當地人會介紹我私房景點,增加旅遊的豐富性。一直到現在,我還和其中幾位保持聯絡互動。

目前為止覺得最難取景拍照的國家或是城市,為什麼?

倒不是某一座城市或是國家,而是海邊,因為海景看起來都很類似。巴厘島拍的海景與墨西哥拍的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差別。除非有當地特殊元素或是人物入鏡,才有分辨的關鍵。所以在挑選旅遊地點時,我會以有趣、多元拍照取景可能性為前提來決定。

還沒有去過但想挑戰旅行拍照的國家或城市?

想到北歐拍照,尤其是冬天到丹麥旅行。丹麥有種生活方式稱為hygge,像是在冬日裡點蠟燭、穿柔軟保暖的針織毛衣,在沙發上看書慵懶地度過時間等,是我想捕捉的氛圍。本來疫情前最後一趟到葡萄牙的時候,想接續旅行到丹麥,後來發現訂購機票時搞了烏龍,以為已經訂了票,其實沒有,因此錯過了那躺旅程,也可惜了與當地友人事先規劃的行程。

和常出遊的朋友間的相處模式

我認識許多不同背景而且都很有意思的朋友。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品味與喜歡的生活儀式感。我們不見得會吃昂貴的食材或料理,不過很注重相聚時光的品質。好比儘管外帶滷肉飯回家吃,也會花時間擺盤,佈置得漂漂亮亮的,進食的心情也會很好。如果外出野餐,會有亮眼的餐道具與自家準備的小食餐點,比如野餐籃、漂亮的野餐墊,不只方便拍照上傳,而是這些朋友們是真心享受這些準備的過程。一起出遊的我就負責拍照就好了。

影像後製的手法

我主要用Lightroom修圖,有幾個喜歡的色調。有些攝影師在社群上偏好呈現一致的色調,看起來很舒服也有質感。回到我自己的內容,除了喜歡拍攝的主題,我也有工作上的委託拍攝。以我自己而言,喜歡較為陰鬱、暗沈的影像調性,不過這種風格就不適合商業攝影,所以會有另外一種後製手法來搭配商業拍攝的影像。儘管風格不同,我都很喜歡。現在會以不同的拍攝元素來調整後製的手法,賦予不同的氛圍。平均來說,大約有三種調性,依照需求來套用。

是否有想補充的話題?

我很享受一個人旅行的時光,嘗過獨旅甜頭的人就知道單獨旅行可以不用迎合其他旅伴的喜好。不過還是會感到孤單,特別是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尤其晚餐時刻,當地人下班後和朋友一起飲酒吃食,在這種氛圍中單獨吃飯的我會格外感到寂寞。回到最後,這是一段有捨有得的過程,不過在心靈上還是會因為獲得了什麼而感到滿足。也因為單獨旅行可以在旅途中與自己對話,會增加對這趟旅程的印象。

出門在外,我有旅行與度假兩種不同玩法。今天採訪時提及的內容大多歸屬於旅行,而度假的話我就什麼也不做,當個放鬆的觀光客就好。面對一座已經去過很多次的城市時,我不會再感到興奮,也沒有衝勁拿起相機拍照,那麼就會純度假、享受什麼也不做的時光。

如果與家人出遊,會化身成一個沒有自我的導遊角色,盡量配合或滿足家人的需求,把想要觀察、拍照紀錄的慾望放下。年紀越大越珍惜可以和家人一起出遊的機會,雖然過程中會有翻白眼的時候,但旅程結束時都還是非常開心的。


04 讀者提問

到古巴旅遊的初心

到古巴的原因其實很膚淺。在疫情之前到美國的機票很便宜,所以到紐約找大學同學,順便安排之後的旅遊行程。那時候計畫到中美洲,在古巴與瓜地馬拉這兩座城市之間做選擇。兩座城市各有優缺點難以抉擇,跟朋友聊起時只因為朋友說古巴的哈瓦那聽起來比較酷,所以最後我就因為這麼膚淺的原因決定到古巴玩。

因為想出書所以出發旅行,還是玩回來之後覺得有亮點所以出書?

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第一次到葡萄牙前沒有出書的想法,不過到了當地後實在是太喜歡這座城市了,喜歡到很迫切地想與大家分享。加上職業病使然,開始採訪喜歡的人事物。第二次到葡萄牙之後,喜歡不減,而且在認識更多當地人的情況下又拍攝了許多精彩的照片,因此才萌生「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的想法」,於是整理了旅行紀錄出版了 ⟪里斯本|沒落的美感⟫ 這本書。

現在旅行,不管是否出書,都會盡量把照片拍好、資料找完整,以備不時之需。不過回歸到最基礎,我會考量是否對這座城市或國家有感覺,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歸屬感與存在感。我除了喜歡拍照,也是一位文字工作者,如果對一個地方沒感覺,寫出來的文字也不會有魅力。當我喜歡一座城時便自然有感而發,就會增加出書的可能性。

是否想到瑞典旅行?似乎在瑞典這個注重隱私的國家街拍很容易被拒絕

其實我很想到瑞典,因為我對瑞典這座城市的色調很感興趣。大家對瑞典的基本印象就是黃、藍兩色,我則是很好奇自己會拍出哪種調性或是色調的瑞典。回到街拍的話題,不管在哪座城市都有可能被拒絕。被拒絕的時候可以把視角拉遠,不需要特寫人物,可以著重在人與城市之間的互動或是關係。比如說以街景為背景,人物只以小小的比例出現在畫面中,對我來說就是一幅有地方特色的照片。人不見得是一座城市裡最美的風景,但不能否認的,人物的確是構成城市的關鍵要素。好比拍一座教堂,只拍建築物的話,影像大同小異,但如果有人物入鏡,就會形成一幅獨特的畫面。

去那麼多國家旅行,是否有豔遇的經驗?

偶爾會有。當我以單身狀態旅行時,對豔遇的機會採取開放的態度,不過前提是得確定自己的安全。至於不管是哪種程度的豔遇,只要好好享受這段旅遊就可以了。

拍照之前會思考要拍什麼,還是隨性想拍就拍?如何挑選照片?

現在旅行拍照時會帶著職業病的眼光來構圖。在一個地方拍照,我會習慣遠、中、近都拍。假設拍教堂,我會先拍教堂外觀,然後進到內部空間,接著拉近距離拍攝其他信徒點蠟燭或是禱告的畫面,用全包式手法來拍。這是制式的拍照法,才有辦法拍到不同構圖內容的照片,產生故事的軸線與視覺的吸引力。

挑選照片的過程都是很痛苦的,不過我很享受回頭看照片、挑照片以及修圖的樂趣。除非是失焦太嚴重造成畫面模糊,不然都會傾向保留所有的檔案,反正現在以硬碟儲存照片是很方便的。

推薦的旅遊作家與攝影師

旅遊作家:漂鳥日記 Christin 是一位直白的旅遊作家,不是那種文謅謅的寫作者,但是非常有料。黃麗如 是非常厲害的旅遊作家,不管是她的文筆或是知識量都讓我十分佩服,她同時喜歡品酒,是位享受深度旅遊的獨立旅人。Dato 以輕鬆舒服的文筆介紹旅遊行程與好店推薦,我也很喜歡。

攝影師:叮咚 拍攝的內容總是充滿了愛,帶有日系空氣的調性,不管是拍自己的孩子、太太或其他人物,畫面都很療癒。陳逸宏 是拍攝寫實紀錄、宗教信仰很厲害的攝影師,他也是我在攝影上的小老師,擅長以不同視角來表達宗教活動,與一般攝影師拍攝的手法有很大的不同。


「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好準備但不要背負過多預期,那麼會有更多的收穫。 」- 細腿男

臉書:細腿男 / 旅行.攝影.生活 / IG:Justin Lin


Previous
Previous

OKAPI 閱讀生活誌總編輯何曼瑄 - 今天不讀書

Next
Next

烘焙達人 ROBI store - 好吃又好看的美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