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加碼刊 - 加爾各答薑汁烤雞

 
 

◎ 首圖拍攝資訊備註:拍攝角度:俯拍 / 器材:Nikon D750 + 50mm / 曝光設定:f10, 0.5, ISO100

暑假旅行時聽作家洪愛珠採訪裴偉先生,談裴社長第二本著作 ⟪裴社長廚房手記 ② 那些水手的浪遊時光、動搖國本的報導幕後,以及超美味料理的人情故事⟫。洪作家說話珠圓玉潤極好聽,而裴社長生活閱歷豐富,經他描述之故事皆萬分精彩,讓我好奇新著作內容,返家後則訂購電子版本閱讀。

「加爾各答薑汁烤雞」是輯一 ⟪水手時光⟫ 裡第一道料理,為裴先生於1980年代在海上實習時,於印度孟加拉灣的加爾各答一家高級餐廳所品嘗的菜色。

他道,其實早忘了菜單上的名稱,但記得盤子裡有著奶白醬汁與撲鼻而來的濃郁薑汁氣味;表示,當時那道菜應是傳統的「印度坦督里烤雞」,但記憶裡的薑香濃烈,故自取名「加爾各答薑汁烤雞」。

◎ 食譜有兩特點讓我躍躍欲試:

  1. 平時烤雞多為酥脆口感,若烘烤時間稍有不控則落入乾柴下場,這份讓裴先生形容為皮脆內軟口感的做法實在有趣,豈能不嘗試!

  2. 我們一家都愛吃薑,以老薑磨泥醃漬使之入味的手續光瞇著眼都可想其香味,肯定試試。

這份食譜為裴先生之創作,故我不照抄於月刊裡分享,只列主要食材與大方向做法,以尊重其著作。雞腿(以食量為主,拍攝時我挑了兩大隻雞腿;食譜去骨、而我留骨)、老薑、原味希臘優格、肉桂粉、胡椒鹽。

將雞腿以老薑、優格、肉桂粉與胡椒鹽醃漬數小時,但我放冰箱靜置隔夜更入味。以180度烤雞,烘烤時間憑雞腿大小與厚度調整。裴先生的特別手法為,烘烤時在烤箱內下方置入大量冰塊提供水氣,類似蒸烤功能,達到皮脆內嫩口感。

拍攝劇本的設定

⟪裴社長廚房手記 ② ⟫ 書中食物造型與拍攝手法以簡單大方為前提,是拍攝食譜的基本手法,讀者容易理解才會增加跟著食譜做的機會。而我拍攝時沒有限制,所以想挑戰多元可能性,試著融入從食譜中感受的氛圍,才有這次呈現的不同佈局與造型手法。

繪製拍攝草圖、擬定計畫與順序是我這些年的習慣,有助實際拍攝時順利進行。這道食譜在事前準備(醃漬)與料理(烘烤時間)上花費較多時間,所以工作拆成兩天,第一天備料、醃漬雞腿。第二天利用烘烤時間搭建拍攝場景,烤好後就可直接拍照。

先把裴社長書裡的照片截圖當成參考(左上角),另外在Pinterest尋找符合心中氣氛的圖樣(右上角兩張),再融合成心中理想的佈局(左下角手繪圖)。

這份烤雞腿食譜對我來說有著「熱騰騰、剛出爐、共享、熱鬧的」等印象,所以道具與食物造型都以這個方向來規劃,有大烤盤、沙拉、氣泡飲料,呈現出「一出烤箱就可以馬上坐下來享用」的畫面。

道具準備 / 料理手法

拍攝劇本寫好後,先準備合適道具,確認大小比例。剛開始做道具準備練習時會比較不順手,不知道怎麼搭配,不過請一定每次都給自己挑戰、嘗試的機會。我常說,多練習,只要90天一定可以找到手感。

從裴社長食譜所示範的照片可以看到,雞腿上有較多優格醬汁,而我希望可以表現烤雞脆皮的口感,因此醃漬過後的雞腿在放進烤箱前,又多灑了些肉桂粉、胡椒鹽,這樣一來,雞肉口感一樣保持柔嫩,但從視覺上看來可以有酥脆的口感。

拍攝角度:45度角 / 器材:Fujifilm XT3 + 120mm / 曝光設定:f13, 0.8, 1/100

拍攝角度與佈局 / 幕後

以前拍照時大多只設定單一拍攝角度,現在盡量「俯拍」與「45度角」都拍攝。不過因為拍攝角度不同,因此道具的擺放位置與關係會隨著調整,以達到畫面協調。

原本俯拍時(首圖)在畫面左側裝酸黃瓜的小碗在拍45度角時挪到離鏡頭最遠的畫面右後方(上圖)。如果不挪動位置,小碗會因為拍攝角度關係看起來過於龐大,讓雞腿顯得小。而兩只裝冷飲的玻璃杯也都以裁切方式入鏡、呈現局部,讓體積不過大,是基於同樣的原因。

此構圖採右側進光,當天天氣好、日光強,因此在光源與被拍攝物之間放置柔光板(霧面,可用描圖紙取代)避免受光面過亮。不過離光源較遠的背光面並沒有放置反光反(白色,可用一般白紙替代),保留陰影深度,可以增加烤雞表面脆皮的紋理強度。

成像的曝光與光影當然可以透過後製調整,但在拍攝時先做好佈光可以讓層次更精準,也節省後製的時間唷。

▲ iPhone 12 ProMax / 以主鏡頭 24mm 拍攝

▲ iPhone 12 ProMax / 以 x2.5倍 約65mm 拍攝

上方兩張照片都是以同一支手機拍攝,構圖、佈光等細節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拍攝時使用不同焦段。

第一張照片以手機主鏡頭24mm拍,我站在地面、被拍攝物放在餐桌桌面上,就可輕鬆拍攝,完全無需墊腳。不過你可以看到照片裡的飲料瓶、玻璃杯都有外擴變形的效果(瓶身看起來過於瘦長)。在一般情況下常見外擴變形,大多時候我們也習慣了。不過如果有不同的手法,我會試著改善。

第二張照片同樣以主鏡頭拍攝,但是我將焦段調整為x2.5,此焦段大約為65mm,焦段比較長,因此大大降低細長玻璃瓶與玻璃杯變形的情況,畫面的緊實感也更好,不會看來虛虛的。唯一的缺點就是,用此焦段拍照時,我得站在用餐的椅子上才夠高。

如果在餐廳或是咖啡館等公共空間,無法爬高,那麼便以主鏡頭正常焦段拍就可以。在私人空間,可以爬高,那麼就不要委屈拍攝照片的質感囉!


後語

正在烤這道薑汁雞時,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肉桂香,先生以為我烤聖誕甜點;我想是因為優格加上肉桂的香氣才這麼香甜。拍完照片收拾場景後,把烤雞放入烤箱內加熱當成晚餐,一致獲得先生與女兒喜愛。果然如同裴社長所言薑香入味且皮脆肉嫩。

因為研究食物攝影,讓我有更多機會嘗試不同食譜;而練習拍照時,都會把每次的拍攝當成正式的模擬案,從烹調手法、食物造型等都不馬虎。烹調手法與食物造型是一體兩面的,可互相影響,每次都好好對待就可以增加經驗與手感。

如果你練習拍攝這道薑汁烤雞,可以透過回覆這封信與我分享拍攝的照片,讓我聞香。當然,如果內文中有說明不清楚的細節,也可以直接回信提問喔!

 
 
Previous
Previous

01 閱讀時光

Next
Next

00 完整試閱本 - 無花果藍紋起司開放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