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7PhotoCollection Part 1

 
 

在不斷地嘗試碰撞中,2025的第一季竟然就這麼結束了。三個月內共拍攝了12卷Portra 400與800系列底片,拍攝地點涵蓋了德國、台灣與香港,其中包含將底片送到慕尼黑本地的影像工作室沖洗然後自己掃描,以及在台灣時請「林屋數位沖印」沖洗與掃描。當初為了節省預算,買了一台掃描器自己掃,後來明白台灣的沖洗與掃描費用實在經濟且快速,反而為了當時的沾沾自喜感到有些難為情。

底片挑戰第一週後,寫了一篇心得。三個月後再讀,不確定性的刺激感並未減少。尤其是帶著空白底片跨國旅行歷經三座國際機場安檢,甚至一次不小心,讓正在拍攝中的相機過安檢機器因而損失一卷底片與內容後,這些與那些都對情緒帶來不小的激盪。更別提當中還有一次(又)誤開了相機背蓋,造成幾張照片曝光毀損。但比起一開始,按快門時的確從容許多(安裝底片時也是)。

三個月內的最後一個月,在台灣期間還歷經了一場自己的攝影首個展、三場受邀攝影講座,一次次談到#7PhotoCollection挑戰與經驗;許多人問,如何保持對拍照的熱情。

我認爲這與「雞生蛋、蛋生雞」是類似的邏輯。首先得持續拍照,才能捕捉到喜歡的照片,因為有喜歡的照片,便能產生激勵自己持續拍照的動力與熱情。而我不知道從哪一瞬間進入了這個美好的循環當中,才得以持續至今。

技術面來說,在德國時(一月、二月)我搭配135mm焦段拍攝,回台灣前考慮到攜帶方便性,換成了50mm。一方面覺得慶幸,否則135mm在台灣街拍肯定很緊憋。另一方面才領悟,為什麼許多人喜歡50mm焦段;很多時候如果靠得太近,容易讓人失去判斷能力,放遠些便能全觀以待。雖然之前已經訓練自己使用50mm六個月之久(2024上半年),但這是第一次領略此焦段的討喜之處。當然各個焦段的優勢不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方嘗試,再從其中找出手感好的來發揮。

從影像調性來看,我十分感謝「林屋數位沖印」的快速服務。此沖印社掃描的成像輕透,光影對比稍薄,黑色區塊偏厚重,是看來舒服的影像,也與我印象中Portra的氣質符合。以自己的喜好來看,我更喜歡自己在家掃描加工的調性,有一抹「我」的個性融入在照片裡,更為厚實。

2025年三月在台灣期間,許多人欣賞#7PhotoCollection帶來的訓練與正向能量,反倒是我自己很慶幸當初開始了這個企劃。雖然當中因為嚴苛的氣候以及生病時都很想偷懶放棄,還好都堅持了下來。謝謝不放棄的自己,才能一週週收穫喜歡的影像。

請瀏覽下方這三個月內我最喜歡的三十張影像。如果你還沒有加入訂閱#7PhotoCollection電子信,請點擊下方按鈕訂閱。

 
 
 
Previous
Previous

The Next #7PhotoCollection

Next
Next

被遺棄的LRC後製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