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 PLEASE ENJOY

View Original

倫敦男子日常 - 又遠又近的風格異鄉生活

採訪分成三個單元,從異鄉生活、生活與旅行美學以及攝影風格三個話題來討論,在採訪後開放讀者提問與受訪者互動時間。以下文章為採訪錄音的文字整理稿,希望在直播採訪後,讀者還可以透過閱讀感到豐沛的創作靈感。

影像提供: 倫敦男子日常

文字整理:曾凡寧


01 又遠又近的異鄉生活

請男子向讀者介紹自己

大家好,我是倫敦男子,定居倫敦至今七年。平常在臉書以及IG寫文章分享我在倫敦的生活。

因為什麼機緣到倫敦,又是什麼原因留在倫敦定居?

剛開始到倫敦唸研究所,畢業之後就想嘗試留在這裡工作,雖然中間的過程一波三折,不過最後還是留下來了,現在是一個上班族。

剛定居倫敦時,有沒有一個想象的生活氛圍或雛形?

一開始其實沒有特別的想法,單純只是想到國外唸書、探索歐洲生活。所以從歐洲幾座城市中選了幾所有興趣的學校科系,最後誤打誤撞選了英國。在這之前我對英國沒有任何一點美好的想像,不像其他到英國留學的朋友,很多人會看BBC的影集,或對英國皇室有許多幻想與憧憬,甚至有人已經到訪倫敦旅遊。但我不僅沒有來過英國,也沒有過多的憧憬,決定之後就過來,然後慢慢開始探索這座城市、這個國家。

在對這座城市還未深入瞭解的前提下,是否擔心不適應或不喜歡呢?

那時候大學剛畢業還年輕,所以不擔心。我以前念外文系,主修西班牙文,曾經到訪西班牙與其他歐洲國家,只是沒有來過英國,所以對歐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認識。不過後來才知道,英國與其他歐陸國家有很大的不同,是一個不同的世界。不過可以預想的是,我應該會喜歡這裡的環境與氣候。

出發到英國前買了一本日本雜誌Popeye,那期主題就是倫敦,以男子逛倫敦的角度來編輯,整本雜誌除了介紹各大區域的餐廳酒吧外,也分享了男裝店、古著市集等,甚至是市中心一條很有名訂製西裝的裁縫街,都是男性導向的內容。雖然內文是日文,但是我查地圖、看圖片、讀介紹,一個個按圖索驥。我在開學前兩個星期提早抵達倫敦,依著雜誌探索介紹的地點。因為是日本雜誌,所以編輯看待事物的角度與台灣很類似,以亞洲男子探索倫敦這座城市的角度為出發,是我第一本對倫敦有所了解的生活風格資訊啟蒙。

在倫敦生活的七年,如果分成前半段與後半段,你會如何形容這兩個不同的時期?在心態上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一開始看待事物的心態都是新奇的。有個經驗印象深刻。剛到倫敦不到兩個月的時候,有次帶著相機出門街拍,在路上沒有意識地走逛,隨手拍下路過、我覺得有趣的建築物與高樓,這時有個路人很激動地問我為什麼要拍下眼前的景物,應該拍好看的街景與建築物才對,而不是剛剛按下快門的取景。然後很熱心地提供我幾處好看的建築地標讓我參考拍照。當時我並不覺得自己鏡頭下的建築不好看,後來才知道,那時候拍攝的建築物是社會住宅,而一般人對這些社會住宅的評價沒有那麼高。

從一開始的新奇,到後來生活一段時間後套上了英國人的濾鏡,慢慢地看待事物的角度會不同。當你是一張白紙、在新環境裡,對任何事物都很感興趣,希望可以探索。對我來說,這是比較明顯的兩個不同的階段。我現在還是會提醒自己看待周遭事物時不要那麼容易受當地英國人的影響,可以問他們的意見、聽他們的想法,但還是以自己身為外來人、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像現在,如果英國人看我拍的影像,他們會覺得我看待事物的角度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

食衣住行上,有沒有哪些本來的台灣習慣後來改成英國習慣?

在飲食上有很大的不同。幾個月前剛回台灣,是疫情後間隔三年多回去,發現自己的口味變得比較清淡。以前如果天天吃燒烤、麻辣鍋、夜市小吃都沒關係,現在的話就會吃不消。以早餐來說,在台灣的早餐店通常比較油膩;但是在英國,早上就在家準備,吃麥片優格或是土司三明治,是比較簡單的,在習慣了這些比較清淡的飲食後後,就比較難再像以前享受台灣的飲食。

另外一點,我想許多住在歐洲的人都會被磨得比較有耐心。雖然我覺得英國在行政效率上應該算是很好的,但與台灣相較起來都還是屬於慢的,很難接受的。像預約看醫生等類似的情況都要等很久,不能臨時預約。得默默接受這種生活模式,在有經驗後,便知道如何事先做準備,這裡不如台灣,不是隨時想做什麼,其他人就會馬上提供服務,所以讓自己熟悉這裡的步調,就會比較從容。


02 旅行與生活美學

旅遊對你來說擁有什麼樣的存在感或意義?

覺得自己好像停不下來,即使是在倫敦的尋常日子,只要天氣好就很喜歡出門。以前甚至只要一有空就會帶著相機出門拍照,找地圖上還沒有探索過的區域,即使只是在小區散步,不一定要到比較遠的地方。個性使然,當外面的天氣太美好的時候,就不想浪費。旅行的時候我也很在乎天氣,挑天氣狀況比較穩定的季節或是時機出發。雖然我知道也有很多人喜歡雨天,甚至許多街拍攝影師喜歡拍雨景,但我還是喜歡陽光、喜歡藍天白雲。

旅行對我來說就是到一個新的地方看其他人怎麼生活,是件很有趣的事。每到了一個新的地方,都會看看當地人吃什麼。許多人旅行會上網查資料,看部落客介紹,我這兩年開始只看英文內容的介紹,盡量先避開中文介紹的景點,不想被中文視角影響,客觀地參考全球旅人的旅遊經驗,然後比較台灣人的必訪景點與全球旅人的推薦景點間的不同,再從中挑選覺得有趣的列入參考。

最喜歡的一座城市或國家的旅遊經驗,有印象深刻可以分享的事件?

以目前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葡萄牙的波多以及哥本哈根。這兩個地方的氛圍很不同,物價、居民、飲食與文化都不同。以波多來說,相較於里斯本,我更喜歡小一點的城市,步調也相對慢一點。葡萄牙北部的飲食與中部的里斯本有些不同,我自己很喜歡波多的料理菜色。我有個波多當地的朋友,曾向我說明關於飲食上的特色。其實兩地使用的食材大同小異,其中波多有道章魚飯是我很喜歡的,同時里斯本有個類似的海鮮燴飯的版本。里斯本的海鮮燴飯比較稀,類似台灣的粥,不過波多的是乾的,帶有鍋巴的那種,是比較乾的海鮮飯,上層是燒烤或油煎的海鮮與章魚腳,下面就是好吃的飯。波多的酒,波特酒也很棒,那裡有很多酒莊提供參觀服務,旅客可以參加,很有意思。

你是喜歡享受美食的人?

我覺得自己是願意嘗試的人,大多食物也都敢吃,不忌諱嘗試,尤其覺得在旅途中如果不多嘗試是很可惜的。所以很喜歡到訪注重飲食文化的國家與城市。例如剛剛提到的根本哈根,就是讓我很驚艷的地方。以前以為北歐國家像我去過的挪威與瑞典的食物可能會有點無聊,雖然不至於不好吃,但也不會讓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位同事是丹麥人,去年到訪前,他推薦了我很多在地人的名單與料理,像是燉豬肉、肉派,或是烤牛肉配上自家料理的肉醬或肉汁等。我第一天抵達哥本哈根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了,然後才到同事介紹的餐廳用餐,享受了美好的料理後,接下來幾天不管是輕食的開放式三明治或是諸多料理,都讓我很喜愛。因為第一印象很好,而且超出我的預期,因此對哥本哈根的回憶非常美好。

擁有什麼樣特質的餐館或咖啡館是你的不二選擇?

我不偏好網美店或是設計感過重的餐廳,尤其在倫敦。那種看起來漂亮、品牌形象設計得很好、內裝室內設計很漂亮,通常餐點都不怎麼樣、容易踩雷。雖然也會有例外,但我自己的經驗大多是如此。

我很喜歡家庭式的餐館,可能是家族相傳或是傳統、注重食物的那種英式酒吧,都是我喜歡的類型。老建築、不修邊幅的內裝的餐廳就很吸引我。相反的,刻意經營的那種大飯店附設的餐廳、星等餐廳、厲害建築師特別設計的,我就不會刻意追求,先看看照片,真的有機會再試試看就好了。

在旅途中,選擇的標準會有些不同;在不了解當地環境的前提下,只要看起照片、讀評論是不錯的,我都願意嘗試。我會先看菜單,了解一家餐廳的料理類型,看自己是否喜歡。基本上,我都還是會看內裝,我喜歡經營者有下功夫,但不要看起來造作的那種餐館;反過來,儘管食物有可能好吃,但是過於造作的氛圍就不是我欣賞的。

你曾經寫過,如果有機會的話,旅行時會選擇一半時間住旅館、另一半時間住Airbnb,為什麼?

為了避免因為更換住宿的地方而造成不便,所以安排旅行會至少停留五天四夜,然後在可能的情況下,兩個晚上住飯店然後換地點到民宿,因為比較有趣。一方面可以享受飯店的設施與服務,而民宿則可以更深入了解當地的風情。去年到里斯本的時候住了一個很酷的地方,這家民宿很像台灣三合院的設計,地點稍微隱密,連棟建築中有好幾戶是房東的民宿,然後也有其他當地居民的住宅,觀光客很少。附設廚房裡的碗盤餐具都是有葡萄牙風格的特殊設計,不是那種大量購買單一設計的款式,就連家電也是精心選過的。住宿費甚至比飯店便宜些,不僅擁有自己的空間,也能感受當地。

上回到丹麥時住的民宿,主人是一對設計師情侶,裡頭的佈置與擺設呈現出主人好品味的一面,讓我感嘆不愧是設計大國的民宿品質。這讓我產生了類似的憧憬,希望將來自己可以打造一處美好的住處出租給欣賞的人。

什麼原因讓你對下廚樂此不疲?

可能就是因為愛吃吧,而且我也不怕麻煩。我最近工作比較忙,就吃得比較簡單,或是叫外送。不過如果有時間,好比這個週末有空,等一下採訪結束之後,就會找食譜、買食材,煮些想吃的料理。有很多讀者問我,如果自己住要怎麼做菜,因為份量不好拿捏、很難買食材,也沒有動力替自己煮一頓飯。剛到倫敦的時候自己一個人住,我其實完全沒有想過這些問題,因為煮東西就是煮自己想吃的,也因為餓了就得吃。如果想吃三杯雞,就想辦法做出來,如果想吃滷雞腿,那就滷一鍋出來。煮菜還是得要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喜歡就不要勉強自己。

請分享一道喜歡的菜色

應該是口水雞吧!這道菜在倫敦的中餐廳是蠻受歡迎的一道料理,吃了幾次之後覺得好像可以自己做做看。口水雞不難,就是把紅油淋在煮好冰鎮過的雞腿肉上,只是有點費工,需要花時間準備。以類似做白斬雞的方式,把肉質好一點的玉米雞腿以水煮熟,放涼後以手撕或是切片,放入冰箱冰鎮。接著再製作紅油,我做的是簡易的家常版本。先把蔥薑蒜在油裡以中火煸香,然後淋入放有朝天椒的紅椒粉或乾辣椒的小碗裡,依個人口味加醬油、黑醋等調味就完成了。接著把紅油淋在冰鎮好的雞肉上就是一道開胃的涼拌菜。


03 攝影手法與即將出版的新書資訊

你如何把看待周遭環境的眼界置入攝影眼?

我不是專業攝影師,只是喜歡拿相機把有興趣的畫面捕捉下來。對我來說構圖與顏色很重要。在構圖中幾個元素的顏色組成或是光影間的變化是否有趣、招牌字體、宣傳標語、路過的行人間有趣的互動等,都是我喜歡的。當然這些都得碰運氣,所以增加外出走動的機會就可以增加發掘這些元素的機會,把眼睛打開來發現。我真的只是看到什麼覺得有趣然後把它拍下來。往往拍了很多照片,最後喜歡的可能只佔少數,是一個篩選的過程與經驗。

如何在一開始就找到喜歡的拍照風格呢?有哪些元素是你特別留意且持續捕捉的?

從一開始我就很喜歡現在所拍攝事物的風格類型。以前還是大學生的時候修過攝影課,那時候有一系列日系攝影師受到大家的喜愛,我常瀏覽這些攝影師的作品。有一段時期會刻意模仿他們拍照的構圖與色調,不過後來發現把這些手法套用在歐洲風景上有難度,或者得像那些攝影師有厲害的構圖與調色的功力與沖洗底片的技術,不然其實很難用單一的濾鏡套用到底。

英國的景色與日本或台灣的街景不同,不管在色調或是空氣感上都有差異,所以我後來不再執著於模仿日系攝影師的風格,不再模仿單一的攝影手法,嘗試走出自己的攝影風格。不過一開始有個效仿的對象還是蠻有幫助的。我一直都很喜歡在畫面或是色調上偏清澈、乾淨的風格,這幾年追蹤了不少英國在地的街拍攝影師,開始專注構圖裡的元素與光影。以前比較不懂得欣賞光影,甚至會刻意避開光影,因為以前太刻意執著於日系的清新風格,後來才慢慢懂得欣賞,覺得光影是攝影師應該學習的課題,是重要的元素。加上英國天氣變化很大,很可能前幾分鐘還拍著下雨的照片,下一秒就可以拍放晴後陽光灑落在地上水窪的影像。總體來說,這些是我很喜歡的風格與元素。

請介紹即將出版新書的概念與內容

我可能在今年夏天出版一本倫敦的旅遊書,不過因為出版社還在處理,所以目前沒有太多細節可以透露。這本書從疫情開始準備,一直寫到現在三年多才結束,終於有機會用旅遊書的方式和大家分享我眼中的倫敦。書本的風格會與我的IG帳號類似,但是介紹的資訊與內容絕對遠超於社群上的分享。手上有很多照片與內容都不敢提前在社群上發文,就是為了保留給這本書。我知道市面上關於倫敦的旅遊書不少,前後許多作家與部落客都出版了相關書籍。但是在疫情結束後,如果你想來英國倫敦旅遊,不管是在生活風格上或當成旅遊工具書使用,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倫敦面向,有許多在當地生活的私房介紹,絕對超出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的地標景點。

寫書過程中較有挑戰的主題章節或是情況?

關於推薦哪類型的餐廳是我考慮很久的。畢竟我住在這裡已經好一段時間,口味變得很英式,雖然身為台灣人還是很喜歡重口味的亞洲料理,所以在兩者間考量自己介紹的餐館會不會同樣受到台灣人的喜愛。很幸運的是,我身旁有很多住在倫敦的台灣朋友會和我一起到處試吃踩點,一起討論,讓我放心很多。畢竟飲食口味是很主觀的,希望我介紹的點與資訊可以讓大家參考,在看過資料後作為選擇之ㄧ、勇敢嘗試。旅行途中吃到好吃的東西當然會覺得很開心,而且竟然可以在英國吃到美食,所以另一方面也想透過這本書平反大家覺得英國食物不好吃的刻板印象。不是這裡的食物不好吃,而是食物總類很多元,只要花心思找還是可以享受美食的。

挑照片也很難,不過這工作落在編輯身上,所以對編輯感到很抱歉。身為作者,我在挑選照片時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剛開始的時候是很難的,因此有很多遺珠之憾,畢竟這本書不是攝影書,是以資訊為主的旅遊書,所以美感與文字的排版得並重,導致很多照片無法編入其中。我就連在IG上發文挑照片都要考慮很久,更何況是一本書。關於出書的消息再請讀者鎖定我的社群,近期內會公佈確定的出版資訊。


04 讀者提問

剛剛提到這個週末或許有機會下廚,想做哪道料理呢?

目前還沒有想法,我通常都是到超市看有沒有推出特別的或是特價的食材,然後從中找靈感。不過很多時候我都會從基本的食材開始發想,像是雞腿肉、雞胸肉等,這種可以簡單發揮料理的食材,再搭配不同的蔬菜,所以等下出門買菜的話要再看看。

倫敦的菜市場是否和台灣類似,會不會很難融入?有沒有買菜的淺規則、如何挑選攤販呢?

所謂的菜市場在倫敦並不多,常常得在郊區、小鎮才能看見其蹤影;在倫敦市中心必較難看到傳統的菜市場,除非某些街區週末的時候在一條小街上,會有倫敦外圍的農夫聚集的小市集,有賣魚或賣蔬菜的。在市場裡買食材其實和台灣一樣,如果買了不新鮮或是品質不好的食材,那麼下次就會避免,都是生活裡累積的經驗。

我很喜歡逛市場,在倫敦有幾座蠻大的菜市場,以前住過的小區也有類似的市場,可以買到新鮮平價的食材。在市場裡有時候可以看到有趣的攤位,有全部都是賣鍋碗瓢盆的,曾經看過把煮湯的鍋子、炒鍋或是其他的器皿疊得很高,單價都很便宜,讓我懷疑實用的可能性。曾買了一個鍋子用了四年多,到現在都還是很好用。當然也有很多精緻的小農市集,這就是另一種型態的市場,都是有趣的購物經驗。

沒有收到書裡的照片與資訊有機會在社群上分享給讀者嗎?

有,很多,我會慢慢整理出來分享。其實旅遊書的資訊有時間期限,剛開始寫書時準備的餐廳在疫情期間都收起來不再營業了,所以整理書籍內容的時候都重新確認。其實我有時候會把這些沒有收入書裡面的內容與照片放在IG即時動態中,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隨時鎖定。

倫敦男子補充

雖然是比較負面的資訊,但還是想讓讀者了解。以前倫敦不是一座讓人聯想到治安不好的城市,不過今年開始,倫敦的治安變得比較差,可能跟景氣經濟不好有關,最近聽到很多在馬路上有騎腳踏車或是機車的人搶馬路上行人的手機。

倫敦這座城市是一個很兩極的地方,可能很多人受到影集影視的影響而對這座城市有許多憧景。雖然倫敦可能不是大家提到歐洲旅遊的首選,如果有時間、有機會的話,可以安排一個星期的時間來感受這座城市,或許會是一個有趣的體驗。


倫敦男子日常 IG:london.nanzhi


採訪後記:

每次寄出採訪邀約時心情總是忐忑,不希望打擾收件者、又希望對方答應受訪。受訪者與我一來一往間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總是讓我心存感激,更別提在訪談時、對話間所激盪的靈感。倫敦男子頭腦冷靜、思緒清晰,總是先在內心裡咀嚼一次邏輯,然後才投出回覆。同時又感受到他內心裡洋溢著豐厚的情感,以及懷抱的感性情懷,可以充分地從他捕捉的影像中再次印證。我最喜歡男子對未來充滿正面想像與希望,以及他勇於嘗試(不只是食物)的態度,讓生活與旅途擁有無限的驚喜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