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helma Stuttgart

01

 

01. 來此城植物園兩回。這裡絕對是目前為止,造訪不同國家城市植物園中,最令我喜愛的。起因是為片片玻璃。再訪,則是為了口口呼吸。

 
 

從Stuttgart斯圖加特市中心搭乘14號地鐵往東北方向,延Neckar內卡河邊上行駛,沒幾站便可抵達此程目的。這段車程大多喧嘩,耐不住性子的孩子總問等會能見到什麼,讓父母比手畫腳模擬各種動物的模樣姿態。是一班快樂列車。

到站後,如識途老馬,直接走向購票台。

“你好,一張成人票。“

“好的,23歐元。”

”咦,漲價了嗎?“ 記得上回是22歐元的,我不禁脫口問。

”是,漲價了。內容精彩,希望你逛得開心。“ 對方笑著回應。

 
 

相較其他城市的動物園與植物園,Wilhelma Stuttgart以地利之便,整合兩者,佔地三十公頃。乍看票價稍高,實則更為實惠,也方便。結合兩者的便利,深得當地家庭喜愛,週末早早入園,可享受整日親子時光。不只如此,還見許多攝影愛好者,攜各式器材捕捉園區光景。還有,情侶也來約會,風和日麗,沿途有聊不完的話題,身處自然景致中肯定添增情意。

 

02

 

02. Wilhelma Stuttgart植物園內一景。這張照片為2024 #7photocollection W16分享影像之一。

 

二三年初開始,幾乎每月有機會造訪Stuttgart斯圖加特,這是多麼獨有的機會。因為知道還能再訪,便讓自己緩下,別急。走的景點少,逛得慢,不匆促拍照,沒有將多出的餘裕拋擲浪費。每回都如寒冬晴日裡的金黃色暖陽,每次都閃耀得讓人瞇起眼來,不覺露出笑容,將自己伸展舒開。

其實我不是對植栽園藝感興趣。好多年前見一位攝影師在植物園裡拍的照片,綠色世界背後的大片玻璃,因花紋、水氣與距離,疊疊相應而出的影像讓我很著迷。自那時有機會造訪一座城,若城裡有植物園,那我便前往,為那些玻璃。從都市的花園開始,認識此城。

 
 
 

03

04

 

03. 棕梠屋內滿覆綠植披,稠密綿延,光影下如水波流映。第一次深刻體驗,原來顏色可以喚醒嗅覺,如此豐厚馥郁,如此有層有次,卻又清新淡雅,如隨風搖盪的薄紗簾幕。吸入的綠色空氣勾勒出肺囊的輪廓,再隨著血液流貫打通經脈。

04. 厚薄不均的玻璃,襯上水氣、污漬,與其後景的距離,再搭配鐵件,框出一幅幅讓我激昂的畫面。

 

園區設三座入口,從Wilhelma主入口進入最近植物園溫室。一連八區,以低矮仙人掌園作為迎接主題,銜接有熱帶園、蘭花園等。小徑兩旁滿是細心栽培的花草植栽,相襯其後為溫室裏頭各式毛玻璃。週六上午已有許多參觀者,大多人拍花草,我卻將植栽置成前景或後景來搭襯玻璃,每片都不放過,不亦樂乎。

接著迎來棕梠屋,推開厚重玻璃門進入。才呼吸,彷彿騰空轉移置身一座春暖花開時節的島嶼上。涼風輕送,有青草綠地氣味與柑橘芬芳,直奔鼻腔抵送腦門。為了深呼吸,多吸幾口氣,我肯定露出了微仰頭的癡呆面容。

空氣有不同層次,彷彿香水的前中後調。地面批覆低矮植栽處,有潮濕土味,可以想像諸多昆蟲藏身其中。此地為這些小傢伙的樂園,一座天天開放、可自行入場,沒有休園時刻的場域。中型及腰的花草叢,散發各式熟悉花味香氛,一時間喊不出名號,腦袋裡已然激起生活日常裡熟悉的氣味回憶,有時是路邊的野花,有時是情人送的花束,一波一波,頰面而來。再高些的樹種,凝聚了森林的味道與氛圍,閉眼可想見此地嗅覺包裹著綠顏色。這綠,是色票上未能找到的號碼,專屬這裡僅有。

 
 
 
 

05

06

 

05. 愉悅如此簡單,無法購買,只得以入場門票親近。帶走的,亦只有那份閉上眼的記憶,彷彿儲藏的位置在鼻腔,每每想起便能驅動散發。

06. 棕梠屋裡有座淺水塘,裡頭數十隻錦鯉。體型稍小的,如常所見,活潑雀躍悠游其中。還有超級尺寸數尾,有我整隻臂長,動作緩沉,如長者,如智者,搖擺滑行水中,輕聲敘說前塵往事。

 
 

07

 

07. 我想起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之作⟪Auguries of Innocence⟫: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以徐志摩譯文令我耳熟能詳: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08

09

 
 

08. 在玻璃上自然留下的雨漬污漬為綠色背景烘托,自成一格,宛如墨畫。前景的植栽與花卉為其添加立體層次,灑落於上的光影,也為此幅景色點綴各色水晶般的璀燦。

09. 花房裡如滿天星斗,只不過不是閃耀的星體,而是朵朵沾滿晨間水珠的繁花。

 
 

10. 毛玻璃後的萬千世界

我其實從未偏愛盛行於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印象派畫風,然而此派所著重的光影與色彩,恰好是攝影中我執著的部分。可見我喜歡植物園裡毛玻璃後的光景,其來有自。

期間如廁,才推開門,又見另一片風景。先說室內由光亮至暗影處,從青黃渲染成墨綠的光影蔓延。再看玻璃後,為繁枝綠葉交織成的畫作。這幅再真實鮮明不過的畫面,卻虛幻華美得如同幻影。若光消失,影與彩也不復存在。

第一回訪,我在植物園區待了數小時,來回一樣的路徑,往返熟悉的溫室,就為捕捉不同時間以不同角度投入的日光。如同拿起萬花筒的孩子,對著光,在如虛如幻的空間裡,開啟探險時光與眼界。

11. 園區廁所單間裡的風景

 
 
 
 
 
 

第二回再訪,則是衝著那口口呼吸而來。因視覺而觸發的嗅覺記憶,自此對吐納有更深刻感受,便貪婪地妄想更多。香氣如絲,嫩滑柔嬝。有幾小段路,我閉著眼踏幾步,循一條無形絲線前進。

園裡好些萬年樹種,長年不移其位,因首訪時細細地看了,竟記得它們身處位置與容貌。再見面,彷彿老友,心底頻聲問好。還有些萍水相逢,好比上回在棕梠屋裡有顆甜橙樹,結實累累、成人拳頭大,一旁綠葉油亮地發著光,若非克制,想以雙手直捧湊上鼻前猛吸狂嗅。這回同一時節再尋,只見地上有窩隱約填平土壤的痕跡,已不見此樹,或許園區有不同安排,讓它轉換環境生長。儘管可惜,卻很快地,我的情緒馬上被新歡給提升起來,大口大口呼吸之間,腦袋神爽,清新快活。

 
 

前後來回走逛植物園,直到腿痠腳疼才捨得道別。臨前,再回到玻璃屋,向芭蕉樹、曼陀羅以及天堂鳥,還有許多根本記不得顏色與形狀的多樣姿態說再見。

我的確依依不捨。若可行,想請園方調配一款專屬此地氣味的香氛,讓我在無法前來的時間裡,便於充值回憶,取得慰藉。

動物園呢?每回都是如此,在植物園區逛得實在筋疲力盡,才想起還有動物。都說下回,下回。那麼,下回肯定先去見見那些聽說是全德國最友善動物園區的這些那些吧。

 
 
 

文章裡照片皆以Urban Lifestyle Preset裡的LOMO款後製。這款設計模擬Lomography Color 800底片風格,富含濃鬱色彩和迷人細緻的紋理,同時對低光區塊與拍攝環境光的包容度高,是款容易發揮套用在人文街拍、人像與人文生活影像上的經典設計。

 
 
Next
Next

Ulm, Germany